2022“筑·健未来”建筑设计竞赛答疑全纪录

2022年07月29日


7月22日下午,2022年远洋“筑·健未来”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答疑会召开,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今年参与建筑设计竞赛的同学们进行答疑,筑·健未来专家团的大咖们出席了本次答疑会。

640.png

一 问卷、大赛组织及健康类


Q1:调研报告最后提交的资料有查重率要求吗?

A1:目前没有。


Q2: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基础性问题及认知类问题,两个内容是分别针对不同人群吗?还是同一类人群两个问卷都需要填写呢?

A2:针对同一类人群。


Q3:调研可以对原问卷问题进行修改吗?

A3:不建议修改,因为无法横向比较。


Q4:调研可以将简答改作选择或排序吗?

A4:不建议修改,因为无法横向比较。


专家补充:

不建议大家去调整,因为最终会对大家调研的数据结果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如果改变题目的设置,后面的分析就没办法进行对比了。


二 大赛设计要求类


Q5:社区规划对房型是否有要求? 高层、低层、别墅是不是都可以?方案是否要考虑当地人群的购买力?建筑施工阶段的碳减计算是否也可算是方案的一部分?

A5:方案对产品无要求,符合该地块规划条件即可(如容积率,层高等,具体见任务书附件)。方案以低碳技术应用设计为主,经济因素可暂不考量。建筑施工阶段的减碳量可以作为方案的一部分,但需以建筑运行阶段的减碳量作为主要内容。


Q6:如果是重新规划设计,不管是小区整体设计还是独栋设计,对于建筑的楼高、容积率、户型是否有要求?

A6:指标情况在任务书中已经提到,根据任务书设定。户型没有其他更多要求,根据同学们对项目的理解进行设定就可以,不局限。


专家补充:

竞赛的目的是如何将健康建筑与国家“双碳”政策巧妙的结合在居住区内,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去对这个小区的住宅产品、设计等进行调整,这部分会留给同学们更多发挥空间。调研问卷结果展示了用户需求,由用户需求去推导所需要的产品,再由产品去结合健康和低碳,这应该是我们希望在作品中看到的。


本次竞赛项目的聚焦点是一栋楼或者是一个户型,第三技术应用会作为一个考量。在设计中,大家也可以思考整个小区的环境、整栋楼,包括从小区的入户大门,通过景观中庭,再到每一栋楼的大堂,最后到每一户的入户,这其实是一条线。大家也可以从这方面去做一些思考,用来作为设计的依据。最终我们还是想聚焦到一栋楼或者是一个户型里面去做相关的建筑和低碳的技术应用。


Q7:如果涉及到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碳排放还没有标准的话,怎么计算碳排放量呢?

A7:建议尽可能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若无法计算碳排放指标,最终会无法核定效果。


Q8:可以提供项目的总平面CAD或者清晰些的彩平图以便更清晰地判断待优化设计项和后续调整设计吗?另外,因为不便前往现场调研,请问是否方便提供现场的实景照片,航拍等素材呢?

A8:可以提供总平图CAD、彩平图和实景照片,但航拍无法提供。


Q9:竞赛是在已给户型的基础上做外观设计以及对低碳、零碳技术的应用吗?

A9:可以在已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低碳技术应用的设计,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更改现有设计。


专家补充:

有同学问到:不是很成熟的技术能否用?因为可能涉及到一些指标排放的标准计算,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采用相对比较成熟,最好是有过一定实践的技术。

首先,保证同学的参赛成果,评委可以进行有效的核定。

其次,我们也希望大家的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收集相关的技术策略过程中对“可实施”这一点有所关注。


关于项目资料:

第一,可以根据同学们的需求酌情提供补充资料。

第二,关于设计,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调整,这是我们的初衷——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现在所提供的资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根据现在技术使用情况,对项目整体,无论是规划还是单体,亦或是外立面,都可以去做相应的修改,主要体现出各位同学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Q10:是完整的绿色住区设计,还是偏重于绿色低碳建筑?

A10:详见竞赛任务书第一部分-设计竞赛的核心要求。


Q11:资料里面有户型 ,那些是仅作参考还是需要用户型做设计?给到的户型没有CAD(只有一个), 请问方便多提供一些吗?

A11:仅供参考使用。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CAD。


Q12:比赛项目会落地吗?

A12:该项目涉及诸多先锋性理念,在本项目中暂不做实际落地安排。如方案优秀,在未来远洋开发的其他项目中将作为重要参考值,不排除实际落地的可能性。


专家补充:

竞赛核心要求给到大家一些非常清晰的建议,核心就是希望设计成果可以清晰体现出“低碳、健康”这两个关键要素。所以,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以及零碳建筑理念,这些是核心,它是相关联的,所以大家应该更多的关注低碳和健康的关联性,建议大家认阅读竞赛任务书里的要求。


Q13:碳排放标准的计算需要建筑设计细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进行?

A13:参考国标GB/T5136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进行计算。


Q14:这次的清水房价有定吗?

A14:不建议考虑价格,以免对设计策略、设备等产生影响。


Q15:能否提供绿色建筑节能计算方面的软件支持?

A15:为了体现参赛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竞赛公平性,组委会不会提供软件支持。


专家补充:

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我们的回复是参考国标GB/T5136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进行,但这个计算标准,只限于建筑本身。在这次竞赛中,同学们也可以去学习一下,碳排放的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也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和找到怎样更全面的减碳方式。关于低碳这部分,同学们在提交成果的时候有精准的计算当然好,但有些碍于阅历和经验的局限,无法那么精准计算的情况,可以用有借鉴意义的案例或参考来为你的低碳数据佐证,作为辅助证据,这些最后都会成为评分的参考因素。

除了提交低碳的策略或技术办法以外,这种计算以及它的准确程度也是最后评分的标准之一。



三 其他问题


Q16:我很感兴趣这次赛题,但是担心题目太难,做不完整。做到什么程度才算符合要求?

A16:详见竞赛任务书第四部分要求。


Q17:大赛奖项简介

A17:综合类奖项:金银铜奖 ;单项类奖项:调研问卷金奖、低碳材料专项;最佳传播奖等。详见《竞赛通知书》。


专家补充:

这次竞赛的题目,尤其关于低碳和减碳的题目,不光是对同学,实际上对全行业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所以这次竞赛重点并不在于让同学们交出一份完整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更多是通过这样一个竞赛,让同学们去了解,去创新。大家不要担心做到什么程度才符合要求。主要是成果本身的形式、数量符合要求,至于内容的深度,是最后在评选的时候根据大家的完成程度、深度以及准确程度进行评价的,这也是竞赛名次先后的评分标准。所以希望同学们尽力、用心去做,最后关于低碳健康的完整度是不是能够完全达到,现在客观说是很难的。


Q18:焦点是一栋楼或者一个组团,是否可以给出精确到楼栋的技术图纸?

A18:之前给了一个典型户型供大家参考,其实整个项目的户型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根据同学们的需求提供图纸。


特别提示:

每年大赛结束都会进行优秀作品案例集汇编,优秀的、完整度高的作品获得入选机会较大。希望同学们发挥专业所长及采用领先视角,提交相对完整作品进行参赛。


四 重要提示


1.“筑·健未来”建筑设计竞赛报名时间截止到7月30日,还没有在网上报名系统中进行团队组建的同学抓紧时间啦! 

2.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8月31日,团队作品统一由队长提交(提交作品前团队信息均可进行修改补充)。


五 更多大赛信息,点击了解

http://www.sinooceancf.com/campaign/sjj2022/

640.jpeg